方向一:网络计算与信息安全
围绕自主可控信息平台构建与优化、信息存储、传输与计算安全和泛在网络态势感知监测展开研究,加强平台信息安全,为国产化云边端协同平台在可靠人工智能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信息安全支撑,构建全面、高效、智能的国产网络计算与信息安全体系,加强重要领域信息资源、网络和系统安全,为泛在智能计算研究提供基础平台支持和信息安全保障。该方向近年来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40余项;在IEEE汇刊等领域顶级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多篇论文入选全球计算机和数学领域ESI Top 1%高被引论文;申请发明专利50余项,部分专利已授权通信领域国际知名公司使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10余项。
方向二:可控人工智能
围绕高效智能计算平台、脑科学启发的人工智能方法和可解释人工智能模型,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国产芯片、国产系统,研发基于国产人工智能芯片高效协同的异构分布式算力平台,构建脑科学启发的可控的新型人工智能方法体系,突破可解释的交互决策方法,为泛在感知与交互、泛在工业计算等方向提供算法支持。该方向近年来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40多项;在IEEE汇刊等领域顶级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4篇论文长期占据Science Direct Top 25论文;两人连续9年入选Elsevier高被引学者;成果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推广应用,经济效益20余亿元。实验室方向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优秀成果奖等奖励13项。
方向三:泛在感知与交互
围绕国产传感芯片、多源信息统一表征和复杂场景人机协同展开研究,构建自主可控的泛在感知与交互技术体系,突破国产柔性传感芯片的关键技术,对智能体主动感知的多域多模态数据进行结构化表征与融合,为复杂场景下智能体与人类、环境交互提供关键技术支撑,推动信息智能技术在教育、医养健康、交通物流、公共安全等重点产业的应用,并对泛在工业计算方向提供技术支撑。方向带头人在手势交互领域连续获批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方向已经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任务2项、主持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6项;在IEEE TPAMI、IEEE TRO、IJHCS(CCF A)等代表性类期刊上发表顶级论文30余篇;研发的机器人协同技术、智能感知与交互等技术在山东省医养健康、教育等产业取得了示范性应用。
方向四:泛在工业计算
围绕制造场景智能感知与决策、基于智能计算的工业物流和智能模型驱动的工业软件展开研究,构建覆盖制造、物流等工业全链条国产化全栈泛在计算技术体系并研发关键国产工业软件,实现工业全要素感知的泛在工业计算技术体系和智能决策解决方案,提高工业全链条智慧化程度,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研发的冷链物流智能计算技术应用于农产品冷链运输中,冷链运输损耗率由30%降低至5.8%,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农产品进出仓库的效率提高约20%,提货准确率由60%提升到99%。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推广应用后,提升国内冷链物流的运输品质,创造经济效益30余亿元。研制成功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泥水化仿真平台;实现了国产化工业绿色生产智能系统,助力新旧动能转换;获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一等奖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5项。